为深入贯彻《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65号)、《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发厅(2018)2号)、《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推进各级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教计(2018)61号)、《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19年8月15日修订版)等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学校资源节约和绿色校园建设,确保全面完成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各项任务,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着力提高全体师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意识,让垃圾分类成为广大师生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实际行动,推进美丽浙江、美丽校园建设。
二、工作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工作,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工作,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和校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运的管理体系。确保到2019年底,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到2020年底,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达到100%,力争实现垃圾总量零增长。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工作领导,成立由分管后勤副校长为组长的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推进垃圾分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资产与后勤事务管理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何学军
副组长:边一民、王春青、吴刚群
成员:边一民、俞校明、鲁霜慧、王春青、徐慧剑、李国辉、林锋、吴刚群、王祥国、金初冬、郁光达、李海勇、胡小江、徐雅萍、石磊、华俊锋、董越铭、朱正华、冯亚伟、孟璐、胡小爱
四、主要任务及分工
(一)规范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工作。遵循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其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原则,修订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明确内部管理工作职责和分工,加大校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费保障和投入,不断完善校内设施设备更新,构建校内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实验室、食堂等区域垃圾分类投放运行机制,做好与地方收运体系、回收体系的协调沟通,联系、督促清运公司对垃圾进行日产日清。(牵头部门:资产与后勤事务管理处,责任部门:财务处、学生处、教务处、资产经营公司)
(二)大力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要从源头控制垃圾的产生。要落实智慧校园建设,利用互联网及信息化手段,大力推广无纸化办公和教学活动,逐步减少废纸、废渣等废弃物的产生;要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和一次性物品,鼓励通过捐赠、交换等形式实现教材等旧物再利用;要落实节约型校园建设和光盘行动计划,严格控制餐厨垃圾数量;推进学校废旧资产的处置科学化合理化,控制和减少报废资产垃圾量;落实建设工程的科学管理,控制和减少建筑垃圾、工程废料。(牵头部门:学院办公室,责任部门:图书信息中心、教务处、资产与后勤事务管理处、基建处、资产经营公司)
(三)普及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和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和思想引领的作用。利用“思政理论课”确保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知识进课堂;积极做好全校师生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利用LED显示屏、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窗、广播台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主题团日(班会)、社会实践、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以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干部队伍作用,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做好开展必要的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培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学生会、社区管理委员会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垃圾分类工作与学生德育或第二课堂学分考核挂钩,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牵头部门:学生处、团委,责任部门: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切实做好实验废弃物等其他垃圾处理工作。要加强教学和实验垃圾,特别是含有毒有害成分垃圾的分类处理。对有毒有害的垃圾,要坚守安全红线、专人管理、重点监控、定时巡查,建立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台账,规范落实实验废物分类手机、运送、贮存、交接及处置的相关要求,不得露天堆放,校内产生的医疗垃圾等参照行业规定标准执行。(牵头部门:教务处,责任部门:应用工程系、保卫处、医务所)
五、工作步骤
(一)准备动员阶段(10月-11月)
1、成立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一次动员会议,各部门分解任务,明确职责。
2、资产与后勤事务管理处采购分类垃圾桶并布点到位。
3、开展多形式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使全体师生员工了解垃圾分类知识,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4、组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完成业务培训和任务分工。
(二)全面实施阶段(11月开始)
1、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规范操作,抓好垃圾投放定点定位和收集管理,专人负责。
2、做好监督考核工作。组建日常督查队伍,对部门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检查,检查情况纳入部门年终考核。
3、根据实施情况,逐步调整垃圾桶分布、垃圾收集、清运等具体运行方式。
六、工作要求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引导,动员全校师生积极投身生活垃圾分类持久战中,全面营造全校发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学工、教学、团委、后勤等部门多方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内部联动机制,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合力。
(一)提高思想认识。实行垃圾分类,关系校园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对提升育人功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切实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全校党员干部、团学骨干要以身作则,带头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带动和引领广大师生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二)强化责任落实。有效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属地责任,每个系部、处室、学院是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主体,切实全面履职,各部门设立生活垃圾分类专管员,专人负责宣传、教育和督查。对本部门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负责,同时做好本部门管辖校企合作单位垃圾分类工作的协调对接。
(三)力求工作实效。各部门要按照学校统一部署,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式,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要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反对和杜绝形式主义,以严的作风、实的举措,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